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农文〔2025〕261号)精神,紧紧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和文明乡风建设等人才需求,提升农民技术技能水平、产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素养,大力培育粮食安全守护者、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为做好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结合济源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落实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部署,以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为核心,服务三农领域重大任务,聚焦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素养全面提升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培训,全年培育高素质农民425人。
二、培育范围及标准
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育、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培育,年度线下累计培训时间12天,线上培训16学时,全年跟踪服务,次数不少于2次,跟踪服务人数不少于培训班总人数的30%,资金补助标准为人均4000元。聚焦粮油稳产保供培育,年度线下累计培训时间6天,线上8学时,实习实训课程不低于24学时,资金补助标准为人均2000元。
三、重点方向
(一)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育。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粮油领域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粮油产能提升主体培育。重点开展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主体培育,聚焦玉米、小麦等作物单产提升,开展全产业链技术或单项关键技术培训,在适宜地区普及水肥一体化技术,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融合,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技术技能水平。按要求完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稳粮保供专题培训工作的通知》下达的指标任务,举办生物育种产业化培训班1期(50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培训班1期(50人)。
(二)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培育。结合济源主要产业,以蔬菜或蔬菜制种、水果、中药材、畜牧等种养殖理论、生产技术、质量安全和绿色发展等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开展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培育。
(三)新产业新业态带头人能力提升培育。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人才需求,突出农业与科技、文化、教育、旅游、康养、新能源等融合的“农业+”新产业,突出智慧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新型服务业、农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等内容,培养素质能力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高度契合的带头人。加强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共青团、妇联、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等部门联系,培育对象重点关注返乡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青年群体,鼓励各培训单位举办专门面向青年群体的培训班,培养一批具有长期发展带动能力的青年带头人。
四、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管理。严格执行《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修订)》要求,科学编制济源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报省农业农村厅及济源财政部门备案。各培训班次实施方案须报送农业农村局,审核通过后实施。切实落实行政主管人员主讲“开班第一课”制度,强化工作导向和政策引领。
(二)强化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广校体系主阵地作用和联系基层的优势,持续提升农广校体系培训组织能力,强化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全面支撑。有序引导和规范社会化培育机构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在“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网站发布《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关于遴选济源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机构的通知》,邀请示范区财政、人社部门有关科室和农业农村局计划财务科人员对申报的培育机构进行综合评价打分,提交农业农村局党组研究同意,确定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农业发展中心、河南绿茵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济源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济源市康贝尔职业培训学校、济源市太和职业培训学校5家培训机构承担2025年济源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开设生物育种产业化种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果树栽培、蔬菜良种繁育、无人机应用技术、农业数字化技能、蔬菜种植等多个培训专业,提高农民的参训率和满意度,满足高素质农民培育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需求。支持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园区等有偿参与实训、观摩、人才使用等培育环节。
(三)优化培育资源配置。严格遴选综合素养课程教材与师资,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党的“三农”路线、方针、政策作为综合素养课程首要内容。广泛整合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优质资源参与实践教学,从中甄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强化对培育机构、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材资源等全要素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农科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科技资源优势,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四)强化全程监管。积极参与省农业农村厅构建的省、市、县三级联动监管服务体系,接受省级部门的统筹调度和随机抽查监督;农业农村局加强对济源培育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对辖区内培育机构、实训基地实施全过程监管与服务,严格审核开班计划和培育对象资格,跟踪培训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调整意见,必要时启动停班整改程序。要全面提升项目资金使用效能,严防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依托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培育全过程跟踪管理,利用云上智农APP开展在线学习,强化过程管理与支持服务,依托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做好资金支出管理。
各单位要及时总结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经验和成效,形成年度工作总结,于2025年12月10日前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送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科。
联系人:孔涛
电 话:0391—6633295
邮 箱:jyskjk@163.com
附件:济源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任务资金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