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街道)农业服务部门,局属各有关单位:
为切实做好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害、干热风、早衰危害,促进小麦中后期正常生长发育,确保夏粮丰产丰收,根据当前全市小麦长势长相、中后期病虫害和天气情况预测,特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防治对象及技术措施
(一)防治对象
主要防治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蚜虫,兼防干热风及后期早衰,促进小麦增产。
(二)防治时期
根据我市小麦生长发育进程、长势长相和气候条件,4月中下旬小麦将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是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三)技术措施
1.药剂混配方案
亩用25%氰烯菌酯悬乳剂100克(或48%氰烯·戊唑醇悬乳剂50克)+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30克+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20毫升+98%磷酸二氢钾15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或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25%咪鲜胺乳油6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0毫升+喷施宝20毫升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
飞防用药配方:亩用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30毫升+600克/升吡虫啉悬浮剂5克+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毫升+助剂。
2.喷施次数
一般田块喷施1次;病虫害严重田块喷施2—3次,间隔时间5—7天。
3.喷雾要求
一是各种农药在混配前应进行“二次稀释”,每亩用量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和产品说明使用。二是喷洒时间选择在无风天气的上午9—11时、下午3—6时进行。若喷施后4小时内遇雨,需重喷一次。三是喷雾均匀,上下打透,以叶片不滴水为好,以防药液积聚叶尖产生药害。四是喷雾作业时需正确穿戴防护服、眼镜和口罩,严禁吸烟、吃零食,喷施完成后应及时清洗喷雾器等用具。
二、加强病虫害监测预报
植保部门要加强监测调查,做好小麦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同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及时了解气象部门有关干热风发生的预警预报,及时向农民群众发送预警信息。
三、强化技术服务指导
在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期间,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督导落实,现场指导,搞好服务。结合“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再动员、再组织广大农技人员分片包干,深入一线指导农民群众抓住最佳时期,科学、安全、合理使用药肥,确保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麦田中后期管理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田。
2019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