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农村局 官方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政策文件 返回  
济源市农牧局关于印发《济源市2019年小麦防灾减灾夺丰收预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9-05-08 15:35:00      来源:      作者:     
 

 

各镇(街道)农业服务部门、局属相关单位: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应对厄尔尼诺全力防灾减灾夺丰收预案的通知》(农办农〔2019〕第2号)和《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19年小麦防灾减灾夺丰收预案的通知》(豫农种植〔201914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为切实保障我市小麦生产安全,实现夏粮丰产丰收,我局制定了《济源市2019年小麦防灾减灾夺丰收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适时组织实施,全力做好小麦防灾减灾夺丰收工作。

 

2019313

济源市2019年小麦防灾减灾夺丰收预案

 

小麦是我市粮食生产的重头戏,做好小麦防灾减灾,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促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对夺取我市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开门红至关重要。据预测,2019年我市小麦生产中后期局部地区可能出现低温冻害、春旱,赤霉病偏重流行加剧,倒伏风险加大,小麦防灾减灾任务繁重。为积极科学应对,努力抗灾减灾夺丰收,特制定本预案。

一、2019年小麦灾害初步预测

今年我市小麦生产形势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麦田长势偏旺、群体偏大,后期倒伏风险加大;据专家预测,今年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偏重发生;小麦拔节孕穗期可能出现倒春寒天气,将对我市小麦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一是山岭区可能出现春旱。预计20193-5月气温偏高0-1℃,降水偏少0-2成,我市部分地区可能发生春旱。二是小麦低温冻害发生几率增加。预计3月下旬前中期、4月中旬前中期可能出现轻度倒春寒天气,小麦遭遇冻害的几率增加。三是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据市植保部门预测,今年我市小麦病虫害预计发生面积 118万亩次,其中病害50万亩次,虫害68万亩次。小麦穗蚜、麦蜘蛛、白粉病、纹枯病偏重发生,苗蚜、叶锈病、麦叶蜂等中度发生,赤霉病、条锈病有潜在流行威胁。发生特点是平原、丘陵重于山区,一、二类苗麦田重于三类苗麦田。四是倒伏风险加大。部分地块播种早、播量大,加之越冬期气温偏高,小麦长势旺,群体偏大,后期发生倒伏风险较大。

二、小麦防灾减灾主要措施

认真落实全省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及全市春季麦田管理现场会精神,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和“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强化指导服务,突出重点区域,紧盯关键农时,因苗因地施策,实行分类管理,环环紧扣推进防灾减灾稳产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切实减轻灾害损失和影响,为夺取夏粮丰收提供有力支撑,力争全市粮食和农业生产开局良好。

(一)防范春旱。一是及时浇水抗旱。加强旱情监测,提前检修灌溉设施。一旦旱情发生,有灌溉条件的田块,采取一切措施,集中有限水源浇水保苗。水源不足的地方采取输水管或水带灌溉,扩大灌溉面积,减轻干旱损失。二是化控增湿。叶面喷施抗旱保水剂,也可用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过磷酸钙连续进行多次喷雾,降温增湿,为叶片提供必须的水分及养分。三是调整结构避灾。山岭旱地根据生态条件,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改种耐旱作物、优质林果等。

(二)防范低温冻害。一是提高小麦自身抵抗能力旺长麦田要及时开展早春蹲苗,实现控旺转壮。对弱苗及时追肥,合理调控肥水,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提高抗寒防冻能力。二是综合措施防冻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降温之前及时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化幅度,防御低温冻害。小麦晚霜冻害高发区,可在起身期喷施矮壮素、多效唑或化学防冻剂等,抑制植株生长发育,控制拔节速度,提高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提升小麦的抗晚霜冻害能力。三是及时浇水施肥减损。对遭受冻害的麦田,要及时采取浇水结合追施速效化肥、补施叶面肥等措施,促进受冻小麦生长,将冻害损失降到最低。

(三)重点防控赤霉病。一要适期用药。要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天气预报,如有连阴雨或连续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立即组织施药预防,降低病害流行风险。二是合理选药。建议选用氰烯菌酯、戌唑醇及其复配制剂,以及耐雨水冲刷剂型,注重交替轮换用药,避免或延缓抗药性产生。同时,应添加适宜的功能助剂、沉降剂等,提高施药质量,保证防治效果。三是科学施药。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自主飞行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若喷药时遇连阴雨天气,应注意适当高浓度喷雾,以提高防效。在重点抓好防治小麦赤霉病预防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做好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麦蜘蛛、麦穗蚜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最大可能的减轻损失。

(四)预防倒伏。一是控旺转壮。对群体大、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小麦起身前以控为主,采取镇压、深耕、化控等措施,实现控旺转壮二是合理运筹肥水。对有倒伏风险的麦田,返青期进行蹲苗,待到拔节期,再施肥浇水,减少无效分蘖,促进茎秆粗壮。三是科学补救减损。小麦倒伏后,茎秆堆叠,避免盲目绑扶,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杀菌剂,促进籽粒灌浆,防治病害蔓延,确保收获质量。

三、强化小麦防灾减灾的支持保障

(一)加强监测预警。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会商,第一时间获取灾害性天气信息,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的发展动态。加强苗情、墒情、病虫情的监测,并在关键农时和灾害多发期,组织专家分析会商灾害性天气影响,提出针对性的技术措施,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好抗灾应灾准备。

(二)强化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有关部门要及时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分区包片指导,并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微信、短信等信息手段,加大宣传指导力度,确保关键技术措施到村入户落地。加强对种植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示范带动小农户提高防灾减灾和生产技术水平。优质专用小麦基地镇要加强对项目区种植户的技术指导服务,促进措施落实,确保项目成效。

(三)做好灾情调度。认真做好各种农业灾害发生的时间、地区、范围、危害程度、损失等情况收集、核查、汇总、上报工作,确保数据及时、准确。重大和紧急气象灾情务必做到立即报告,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确保信息畅通。

(四)争取政策支持。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根据气候趋势和灾情变化,及早落实防灾减灾政策。一旦发生灾情,及时报告,争取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要做好灾害发生时物资调度准备,支持农民开展灾后生产恢复。同时组织农技人员,积极配合保险机构,加快受灾地块的核定、定损、赔付工作,减少农民经济损失。

(五)加强宣传引导。把宣传工作贯穿整个防灾减灾过程中,紧盯不放,抓好落实。充分利用好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信息平台,在灾害发生前,向群众普及农业气象及病虫害发生风险和科学应对措施;在灾害发生时,大力宣传农业生产抗灾救灾的重大行动、重大措施;在灾害发生后,组织做好灾后总结,积极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今年粮食夺丰收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第二行政区二号楼
电话:0391-6633271  传真:0391-6633265  邮箱地址:jysfqnyncj@163.com
豫ICP备2022021901号-1  网站标识码:4190010042  豫公网安备41900102410956号  举报投诉  

河南省网络辟谣平台    济源示范区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