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农村局 官方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技术指南 返回  
如何抗旱防病虫害 ——访省小麦生产专家指导组专家方保停
发布日期:2025-04-22 09:14:03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作者:     
 

近期,我省部分地区大风天气频发,叠加持续高温少雨,土壤水分蒸发加剧、失墒速度加快。随着小麦生长进入抽穗扬花灌浆的产量形成最后冲刺阶段,全省上下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打响抗旱保麦攻坚战,全力筑牢夏粮丰收根基。

4月21日,记者针对农民朋友普遍关心的抗旱防病虫害热点问题,专访省农科院小麦所研究员、省小麦生产专家指导组专家方保停博士,为全省种植户带来及时、实用的田间管理技术指导。

记者:当前我省小麦正处于抽穗扬花期,持续高温干旱会对这个生长阶段小麦产生哪些具体影响?

方保停:抽穗扬花期是穗粒数形成的关键时期,持续高温干旱会导致小花退化、花粉活力下降、授粉受精受阻,直接影响穗粒数。同时,高温干旱会加快土壤水分散失、加速植株蒸腾,影响光合作用、籽粒灌浆,等等。

抽穗扬花期是小麦需水高峰期,在田间管理中,要根据土壤墒情浇好扬花、灌浆水。由于之前近一个半月无有效降水,导致全省麦田不同程度的干旱。不同缺水程度的麦田都要及时灌溉、补足土壤水分,一方面可以保证抽穗扬花阶段的需水、保证穗粒数,另一方面可促进后期籽粒灌浆。

记者:叶片卷曲、穗发育迟缓的田块如何紧急补救?

方保停:个别田块前期没有灌溉,加之近期高温干旱,这类田块小麦叶片已有萎蔫症状,已处于明显的干旱胁迫,尽量在1至2天内完成灌溉,同时喷0.2%—0.3%磷酸二氢钾+0.1%左右的尿素混合液(每亩50公斤),快速补充营养,减缓干旱的影响。

记者:不同墒情的麦田该如何科学灌溉?有哪些节水抗旱技术可推广?

方保停:目前全省各地麦田均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另据天气预报,未来10—20天全省仍无较大降水,旱情将会进一步发展。目前,全省都要抢抓时机及时灌水补墒。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喷灌、滴灌或者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每亩用水量40立方米左右。大水漫灌的麦田尽量控制灌溉时长和灌溉量,降低不利影响。

拔节期灌溉充足、目前土壤墒情较好的麦田可暂不灌溉。

如果叶片出现脱肥、失绿、早衰现象,可以适当随灌溉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

记者:干旱是否会加重病虫害发生?如何通过田间管理降低复合风险?

方保停:干旱条件下会降低小麦的生长势,降低抗病和抗虫能力,更容易被病原菌和害虫浸染,尤其是蚜虫、茎基腐病等。

由于多数真菌病害(如白粉病、锈病)偏好湿润环境,虽然目前干旱环境病害较轻,但遇降雨或灌水湿度较大时会加重发生。

目前田间管理主要以抗旱、防病虫、促灌浆为主,通过灌溉缓解水分胁迫影响,促进小麦植株健康生长、提高抗逆性,是减灾增产的重要措施。同时,以赤霉病防控为主的“一喷三防”工作是防灾减灾、提质增效的关键措施。二者统筹协调,不可偏颇。

记者:“一喷三防”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豫北与豫南地区在药剂选择上有何区别?

方保停:近期以防治赤霉病为主的“一喷三防”要注意窗口期,在扬花初期至盛花期之间的1—3天进行,喷后6小时内遇雨要重喷,部分蚜虫危害较重的麦田及时适量加大杀虫剂的喷施剂量。

豫南和豫北区域在药剂选择上要根据易发、多发病害进行适当调整。豫南是赤霉病、锈病高发区,要注意抽穗扬花期防治效果,及时开展第二遍防治;豫北根据田间实际病虫发生情况进行防治,有必要的适时进行第二遍防治。

灌浆期实施以“防早衰、增粒重”为主的“一喷三防”,根据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加入有针对性的杀菌剂和杀虫剂。

记者:对于已浇灌田块,后续田间管理应特别注意哪些环节?

方保停:已浇灌田块,要注意监测病虫害的发生,适时进行“一喷三防”。

豫南地区关注灌浆中后期天气,如发生降雨注意排水降渍;豫北地区要继续关注土壤墒情,扬花15天内如墒情不足要选择无风天气再次小水灌溉,扬花15天后不再灌溉。

记者:无灌溉条件的麦田如何自救?

方保停:无灌溉条件的麦田可以喷施0.1%左右的腐殖酸、黄腐酸等,0.2%—0.3%磷酸二氢钾+1%尿素,减少叶片水分流失、增强叶片抗旱性。注意均匀喷雾,早晚各一次,连续2—3天。

记者:对于晚播、管理不当等造成弱苗麦田,抗旱时需特别注意哪些管理细节?

方保停:对于晚播、管理不当等造成弱苗,加之最近高温干旱造成成穗数不足和下部黄叶较多的麦田,应于1—2天内及时进行灌溉,补足水分,在“一喷三防”时进行叶面喷肥。

记者:豫西丘陵旱地、黄淮平原灌区等不同生态类型区,在抗旱保穗方面应当采取哪些差异化措施?

方保停:灌区要及时灌溉。豫北灌区目前正处于孕穗抽穗期,灌溉量可以大点,每亩用水40—50立方米。

豫东、豫中处于抽穗扬花期,灌溉要与赤霉病防控相结合,尤其是一些喷灌设施的麦田。

豫南已进入扬花期、灌浆期,灌溉量不宜太大,豫南往年后期降雨较大,容易造成湿害。

豫西丘陵旱地,一些没有灌溉条件的麦田,适时喷施叶面磷酸二氢钾、尿素和含有腐殖酸、黄腐酸钾等的水溶性肥料,并注意加大喷水量,以减缓旱情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稳定成穗数,增加穗粒数,促进籽粒灌浆。

记者:在本次抗旱实践中,是否有更耐旱、抗逆的小麦品种值得推广?

方保停:我省已选育出像“洛旱”系列的抗旱小麦品种,但多适应于旱地,在其他区域产量水平一般,没有大面积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省农业科学院研发的“小麦节水栽培技术”,通过“播前深耕+播后镇压+控制灌溉次数、调整灌溉时期+植物生长调节剂”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可减少灌溉1—2次,节水达25%以上。该技术被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推荐为2024年和2025年“河南省农业主推技术”,对小麦抗旱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第二行政区二号楼
电话:0391-6633271  传真:0391-6633265  邮箱地址:jysfqnyncj@163.com
豫ICP备2022021901号-1  网站标识码:4190010042  豫公网安备41900102410956号  举报投诉  

河南省网络辟谣平台    济源示范区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