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农村局 官方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政策解读 返回  
媒体解读: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促进持续稳定增收 济源实施2024—2025年脱贫人口增收行动
发布日期:2024-08-06 09:48:16      来源:农业农村局      作者:     
 

7月20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示范区近日印发《济源示范区2024—2025年脱贫人口增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围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推动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包括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持续稳定增收。

《方案》指出,要保持脱贫人口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收入结构持续优化。2024—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高于全国、全省脱贫地区平均水平,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持续高于全国、全省脱贫人口平均水平,脱贫人口的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保持合理增长;解决重点群体收入偏低问题,人均纯收入在全省防止返贫动态监测范围以内的脱贫人口动态清零,到2025年脱贫人口(整户无劳动能力的兜底保障户除外)人均纯收入在监测范围以上。

《方案》指出,要着力稳岗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对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提供岗位推荐、政策扶持、权益维护等服务;对有技术、能离家的脱贫人口提供“点对点”送工服务,持续落实跨省跨市务工交通补贴政策;积极开展脱贫人口就业帮扶示范点创建活动,着力挖掘以工代赈带动能力,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确保应就业尽就业;建立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台账,实现监测分析和帮扶指导全覆盖;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促进脱贫劳动力技能就业、技能增收;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做好就业指导;持续落实创业补助和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和支持脱贫人口自主创业,帮助返乡脱贫人口二次就业。

《方案》指出,要大力发展产业,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支持制种蔬菜、冬凌草、高山蔬菜、薄皮核桃等特色种植业发展,积极探索“阳光兔业+家庭农场+企业订单”养殖模式,加大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力度,进一步拓展脱贫人口增收空间;加大消费帮扶力度,促进扶贫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育行动,实现能人带动、抱团发展;大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脱贫群众增收;持续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确保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应贷尽贷”;围绕“四个一批”发展帮扶产业,持续巩固产业发展成果,推动帮扶产业集聚发展、多元发展、创新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壮大供应链;鼓励引导脱贫人口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

《方案》指出,要提高产业发展效益,2024—2025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每年用于产业的比例不低于70%;对脱贫攻坚以来由财政扶贫资金和衔接资金支持形成的经营性产业项目建立台账,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并发挥作用;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至少落实1项开发式帮扶措施;加快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让脱贫人口获得更多的溢价收益;通过以奖代补、以效定补、专业合作社带动等方式加大到户产业帮扶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增加转移性收入,加强兜底保障,促进社会帮扶,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方案》指出,要推动创新赋能,增加财产性收入,积极探索自主经营、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途径,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增收;将扶贫项目资产纳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在分配使用时向脱贫人口予以倾斜支持;对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开展集体经济收入动态监测,加强项目帮扶;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以及其他相关项目建设,统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资金项目;盘活土地房屋资源,鼓励引导脱贫人口规范流转承包地土地经营权,增加流转收益。

《方案》还指出,要聚焦成本控制,巩固就学、就医、住房和饮水安全“三保障”,减轻支出负担;推进移风易俗,健全村规民约以及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开展“乡村光荣榜”选树、星级文明户认领、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大力倡导崇德向善、勤俭节约、孝亲养老等社会良好风尚,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发表于2024年7月24日济源日报第二版)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第二行政区二号楼
电话:0391-6633271  传真:0391-6633265  邮箱地址:jysfqnyncj@163.com
豫ICP备2022021901号-1  网站标识码:4190010042  豫公网安备41900102410956号  举报投诉  

河南省网络辟谣平台    济源示范区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