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在我市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抓好秋粮生产,对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抓好今年的秋粮生产,夺取全年粮食生产丰收,特提出2016年秋粮生产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广高产优质专用品种,全面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集成组装绿色高效关键技术和耕作模式,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全市秋粮综合生产能力。
(二)目标任务
计划秋粮播种总面积32.93万亩,总产11288.8万公斤。其中,玉米29.83万亩,单产360公斤,总产10738.8万公斤;大豆2.0万亩,总产210万公斤;红薯1.1万亩,总产340万公斤。
二、主要措施
(一)玉米生产关键技术措施
1.选用优质耐密、抗逆性强的品种
玉米要大力推广高产、稳产、优质的竖叶型耐密品种,主推浚单20、浚单29、伟科702、联创808、登海605、圣瑞568、中科11、隆平206、郑单958等品种。
2.抢抓农时,适时早播
夏玉米播种要突出抢时早播。适时早播可增加有效积温,延长有效生长期,充分利用肥、水、光、热资源,实现充分成熟和降低籽粒水分,是确保夏玉米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要灵活运用麦垄套种、铁茬抢种等早播技术,力争在6月10日前播完。要严把播种质量关,大力推广免耕机播、精播技术,做到足墒下种,一播全苗。
3.继续推广增密高产栽培技术
合理密植是玉米增产丰收的有效技术措施。近年来我市玉米的种植密度虽有所增加,但仍没达到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今年要继续推广增密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发挥耐密品种的增产潜力。平原水肥区玉米紧凑型品种,每亩不低于4000株,半紧凑型品种每亩3300—3800株,山陵旱区相应减少200—500株。要大力提倡宽窄行种植,宽行80cm,窄行40cm,株距25—28cm。
4.全面推行配方施肥
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今年仍要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配方施肥技术,提倡化肥深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玉米优质高产。根据玉米需肥规律,一般玉米田亩施尿素30—35公斤,磷铵15公斤,缺钾缺锌地块可亩施氯化钾3—6公斤、硫酸锌1—2公斤。根据近两年土壤化验结果及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结果,推荐粘土地选用28—18—0%、25—15—0%配方肥,其它土质可选用20—20—5%或25—15—5%配方肥。小麦收获后,用免耕施肥播种机进行种肥同播,注意要做到肥、种分离,不能离种子太近,防止肥料“烧苗”,一般亩施肥30—40公斤;到玉米大喇叭口期再亩追尿素10—15公斤。
5.浇好关键水
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间,苗期比较耐旱,我市初夏旱经常发生,一定要做好抗旱准备,确保一播全苗;玉米拔节后进入生长旺盛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增加,除浇好拔节水外,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应加强水分供给,防止“卡脖旱”;8月上旬,玉米进入抽雄至灌浆期后,必须保持地表湿润,遇旱及时浇水,以增加玉米灌浆强度,提高粒重。
6.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玉米生长季节正处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病、虫、草害极易发生,对产量、品质影响极大。针对我市玉米田的杂草种类,可选用除草威或玉丰,在玉米播后苗前或玉米出苗后早期(杂草二叶期前),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同时搞好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防治,具体防治方法为:药剂拌种可选用毒死蜱,土壤处理可选用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拌细土撒施;其它病虫害,如二点委夜蛾、地老虎、粘虫、蓟马、棉铃虫等,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预测预报,一经发现,及时防治,最大限度降低危害程度,确保玉米正常生长。
7.切实落实晚收增产技术
玉米晚收是一项成熟的增产技术,据科研部门和我市的生产实践,将我市当前的玉米收获期推迟到9月25—30日,使玉米充分灌浆,亩均产量可提高10—15%。
8.扎实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
以农业部秋粮高产创建活动为抓手,在五龙口镇尚庄、化村、任寨、西逯寨等村及梨林镇程村、大许、良庄、桥头等村分别设置一个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因地制宜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促进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要建好高产示范田和超高产攻关田,通过不同层次高产田的示范作用,大幅度提升玉米生产科技含量,实现秋粮作物大面积高产和均衡增产,力争我市秋粮单产水平有新的突破。
(二)其他秋粮作物生产技术措施
1.选择优良品种
在大豆、红薯等其他秋粮作物品种选择上,必须选择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同时要示范种植优良新品种。大豆以豫豆25和22号为主,示范种植徐豆14新品种;红薯以徐薯18和商薯19等优良品种为主。
2.适时播种,提高产量
夏大豆要力争抢时早播,以延长有效生长期,充分利用肥、水、光和热资源,确保高产、稳产、优质;一般为6月上旬,前茬小麦机械收获后进行免耕铁茬播种,争取当天收获小麦当天播种大豆,实现“零农耗”。夏薯季节性强,生长期短,应抢时早栽,尽可能在收麦后5—10天内栽插完毕。
3.合理密植,确保产量
大豆一般留苗每亩1.2—1.5万株;夏薯每亩4000—4500株;花生每亩9000—10000穴,每穴保证2—3株。
4.科学施肥
大豆结合中耕亩施磷铵15公斤,花期喷施硼、铜等微肥;红薯苗期结合中耕亩施磷铵20—25公斤,钾肥5—10公斤,团棵期亩追尿素8—10公斤。
5.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
秋作物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重,要认真搞好预测预报,及时开展综防统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遵照早防、早治的原则,选用对路农药,掌握最佳时机,大面积开展综防统治。要做到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措施三结合,科学防治,降低成本,提高防效。
三、有关要求
秋粮生产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秋作物生育期短,管理回旋余地小,生产上要高度重视,确保再夺丰收。
(一)市、镇两级农业服务部门要把秋粮生产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密切配合,搞好服务,解决秋粮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要扎实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村服务秋粮生产行动,农技人员要积极主动深入农户和田间,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确保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确保秋粮关键生产技术落实到位。
(三)要做好与各涉农部门的协调工作,做好种子、肥料、农药等农用物资的供应服务,加强农资质量监管,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秋粮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秋粮生产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