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至春节前后济源将遭遇降温雨雪天气,现结合蔬菜生产实际,特制订春节前后蔬菜生产管理意见,希望广大蔬菜种植户加强越冬管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低温、寒潮、阴雪、大风等极端天气,确保蔬菜生产稳定和市场充足供应,同时提高种植效益。
一、保障设施安全措施
(一)加固棚体。目前济源大部分温室和塑料大棚属于老旧设施,骨架牢固性较差,要及时维修加固,必要时及时更新骨架。温室在距前沿3米处增加立柱,塑料大棚根据棚型结构,在中间或两侧增加立柱。
(二)棚膜等覆盖物管理。及时修复破损棚膜,紧固压膜绳,压实压膜土,密封通风口,加密斜拉几道压膜线,保证棚膜、保温被等覆盖物紧贴在棚膜上,防止大风损毁棚膜及覆盖物。
(三)及时清理积雪。如遇雨雪天气,要时刻关注特别是夜间的降雪量,及时在保温覆盖物外盖一层塑料薄膜,便于清理积雪。如遇先降雨后降雪的情况,冰增重、雪难滑对设施的危害较大,要及时清除冰雪;如遇可能导致棚室坍塌的情况,要及时采取破膜保骨架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二、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意见
在低温来临前及低温期间,温度、湿度、光照、水肥和病虫害防控等田间管理至关重要。
(一)温度管理。夜间室外气温低于10℃时,日光温室要及时覆盖保温覆盖物,保证温室内夜间气温15℃以上。12月至翌年2月温室内白天气温控制在26—32℃,晚上前半夜气温维持在18—20℃,凌晨最低气温维持在8℃以上。日光温室采取顶部通风,在通风口的下方悬挂缓冲膜,通风时逐渐增加通风量,同时可在温室门口和前屋面处悬挂薄膜,减少冷风对作物造成伤害。连续阴天及强降温等极端天气时,采取多层覆盖保温,必要时使用加热风机、燃烧增温块等措施临时加温。
(二)光照管理。应经常清洁棚膜,保证透光率。在确保温度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保温覆盖物,延长室内光照时间。如遇连续阴雨雪天气,白天无雨雪时可短时间卷起保温覆盖物,提高植株光合效率。如遇久阴乍晴天气,中午前后适当放下保温覆盖物,避免植株失水萎蔫。
(三)湿度管理。合理控制室内空气湿度,防止湿度过高诱发病害发生。浇水应选择晴天上午,采用膜下沟灌或滴灌方式,必要时可在垄沟铺盖碎秸秆等吸湿物料。保温被卷起后,可短时通风排湿,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中午前后,根据作物生长状态和温湿度情况适当通风。如遇连续阴雨雪天气,可在中午室内温度最高时段通风10—20分钟。有条件的可使用除湿设备,降低温室内空气湿度。
(四)植株调整。茄果类、瓜类等蔬菜要及时进行整枝、摘心、摘除老叶病叶、疏花疏果等植株调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维持秧果平衡。如遇连阴天或寒潮降温等极端天气时,应及早采收具有商品性的果实,并进行适当疏花疏果,减轻植株负担,增强蔬菜恢复生长能力。
(五)水肥管理。冬季蔬菜浇水要做到“三浇三不浇”,即晴天浇水、阴天不浇,午前浇水、午后不浇,浇小水、不浇大水。应选连续晴天的上午浇水,水温应在10℃以上。优先采用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水肥管理,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对受冷害或冻害的植株,可喷施含中微量元素的氨基酸叶面肥或低温诱抗剂等。
(六)病虫防治。在通风口覆盖60目防虫网,悬挂蓝板、黄板等措施预防虫害;定期喷施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农药和百菌清、代森锰锌、福美双等化学农药预防各类病害。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施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交替用药。避免连续用一种有效成分药剂或相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低温期尽可能选用烟剂、熏剂,使用弥粉机和弥雾机等新型药械施药。施用农药时需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安全间隔期的相关要求执行。
三、露地生产管理意见
当前应重点加强对菠菜、香菜、蒜苗等露地蔬菜的生产管理。对于相继进入收获期的蔬菜,要及时收获、贮藏或销售,以免气温骤降造成冻害。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加盖塑料薄膜、农作物秸秆等覆盖物进行防寒,厚度以适合植株生长的温度即可。蔬菜病虫害相对较少,但仍要注意预防。定期巡查菜园,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减少病虫害的传染源。如有病虫害发生,应选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防治,并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