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农文〔2024〕245号)精神,为做好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壮大乡村人才队伍,结合济源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和示范区党工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按照省、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要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聚焦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素养,高质量培育粮食安全守护者、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落实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部署,以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为核心,服务三农领域重大任务,聚焦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素养全面提升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培训,全面推进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全年围绕粮油稳产保供培育高素质农民225人。
(三)培育范围及标准。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能力提升、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及种养加销能手技能培训,年度线下累计培训时间12天,线上培训32学时,全年跟踪服务,资金补助标准为人均4000元。
二、重点方向
(一)重点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支撑粮食生产和大豆油料扩种,聚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围绕全产业链技术或单项关键技术开展培训,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聚焦大食物开发,服务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发展,强化绿色低碳、种养结合等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落地应用。持续开展农机领域培训。及时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措施及相关设施装备应用培训,做好师资课程储备。
(二)培优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服务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围绕经营管理、绿色发展、品牌创建、市场营销、风险防控等内容开展系统化培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围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等开展系统培育,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三)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素养。全面开设综合素养课程,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课程覆盖所有培育对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三农相关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耕地保护建设、农业金融保险、乡村治理、农耕文化、农村移风易俗等领域知识、理念和倡导性要求,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开展农民综合素养提升整村推进行动。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农民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培训。每个培训班培训时长不超过一天,培训内容为综合素养课,可与春耕春管、防灾减灾等应急性培训结合开展。创新性开展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相关培训,普及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农村移风易俗、农耕文化传承保护、乡村优秀文化等,提高农民参与积分制、清单制、“村民说事”等乡村治理过程的能力和意识,培育文明乡风。举办培训的村应设置一名联络员,负责培训对象和现场教学组织工作。
三、工作要求
2024年全年着力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相关要求组织开展培育工作,不断提高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确保全年工作高质高效、农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一)分产分类培育。根据需要,分产业分类别组建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和种养加销能手技能提升专题班。以生产技术培训为主的,实操实训学时数不应低于总学时数的2/3,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农时特点一次性或分段完成培育任务。以发展能力提升培育为主的,强调选育用一体化培养,将培育对象纳入发展监测范围。以从业就业技能培训为主的,鼓励在农业企业、农业园区进行岗位实践或顶岗实习。鼓励举办青年高素质农民、女性高素质农民培育专题班。
(二)提升培育质量
1.强化组织领导。严格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要求,认真审核培训机构配套设施设备、教学管理人员队伍、教育教学质量效果等。
2.深入摸底调研。深入村镇基层党组织、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严格遴选农民培育对象,充实完善培训对象数据库,并做好调研记录和数据分析。
3.科学制定方案。在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需求摸底的基础上,加强工作统筹谋划,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培育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资金使用等安排,报送省农业农村厅、济源财政金融局备案。承担任务的培育机构要按需制定培育计划,量身定制培训课程,优选师资教材,综合运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践实训、线上学习、观摩交流等多种形式,优化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要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模块化设计综合素养课、技术技能课和能力拓展课。农业农村局严格审核开班计划和培育对象,跟踪培训进度,随机抽核培训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意见,必要时停班整改。
(三)强化体系建设
1.推进培育机构、实训基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农广校体系主阵地作用和联系基层的优势,持续提升农广校体系培训组织能力,强化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全面支撑。有序引导和规范社会化培育机构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合理设置遴选条件,强化开班审查、过程监管和质量评价。支持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园区等有偿参与实训、观摩、人才使用等培育环节。形成以农广校体系为主体、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一体多元、优势互补”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满足高素质农民培育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需求,提高农民的参训率和满意度。
2.加强师资教材质量建设。强化培育课程建设,落实“行政主管部门第一课”,配合开发综合素养课,因地制宜开设专业技能课,按需设置能力拓展课。指导使用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将法律、金融、文化等领域专家纳入师资队伍,综合素养课程师资原则上应来自行政事业单位、涉农院校、农广校、科研院所等公益性机构。稳定一支专职教师队伍,选聘一批优秀兼职讲师,培养一批农民讲师,建好用好各类共享师资库资源,培训机构要注重优先从师资库中选聘优秀教师。将科技特派团成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生产主体及涉农经营服务主体的专业人员纳入师资队伍。农业农村局要审核把关综合素养类教材,指导培育机构、实训基地优先选用部省规划教材,订购优质专业报刊,供参训学员学习参考。
3.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训。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线上教学,适时开展春耕春管、防灾减灾等直播培训。把农业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农业减灾防灾、转基因科普知识、安全生产、数字素养与技能等纳入综合素养培训课程,开发特色培训课件,鼓励农民线上自主学习。学员登录“云上智农”APP注册线上培训班级后,后台自动计算线上学习课时,实现线上学习记录全程可追溯。
(四)强化过程管理
1.规范资金使用。高素质农民培育资金主要用于项目摸底调研、项目宣传、学员遴选、课堂培训、线上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孵化、模拟演练、培训教材、实验材料、场地租赁、学员食宿、教师聘用、考试考核、队伍管理、跟踪服务等培育全过程费用支出。项目资金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严防挤占挪用、骗取套取补助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培育机构须与承担其任务的实训基地明确合作关系,并向实训基地支付场地耗材、实训师资等切实发生的相关费用。农民素质素养提升试点行动的班次,可按规定列支课酬、资料费等与培训直接相关的费用,不得列支食宿费用。
2.强化培训监管。农业农村局对培育机构、实训基地的培训情况实施全过程监管服务,严格审核开班计划和培育对象,跟踪培训进度,随机抽核培训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意见,必要时停班整改。
3.加强绩效管理和评价。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五星”支部创建等专项考核中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指标考核。按照《河南省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培育机构、实训基地质量抽查。强化线上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效果考核,实现所有培训班、培育学员、教师课程、培育基地等线上可查,实现学员上线评价率和满意度双90%以上。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信息统计和发展情况监测,实现参训农民基本信息100%入库,培育全程可监测可追溯。
(五)做好指导跟踪服务
组织协调农业农村系统相关管理和技术力量,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等专业队伍,为培育对象提供长期技术指导服务,帮助产业发展带头人获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信贷保险等方面支持。继续贯彻《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16〕178号)精神,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落实《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做好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常态化工作的通知》(豫农文〔2022〕110号)要求,持续加强高素质农民金融信贷知识培训和对接服务。支持高素质农民参加论坛、展会、技能比赛和农产品交易活动等,鼓励高素质农民申报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支持高素质农民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产业联盟等发挥作用,帮助高素质农民抱团发展。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全省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支持各培育机构举办相关技能比赛、交流研讨等活动,搭建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推动高素质农民长期发展。及时总结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多渠道开展宣传推广,展示新时代新农民新风采,强化示范引领,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各单位要及时总结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经验和成效,形成年度工作总结,于2024年12月10日前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送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科。
联系人:孔涛
电话:0391—6633295
邮箱:jyskjk@163.com
2024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