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5692069/2024-00110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发布机构:
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0日
标  题:
​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048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048号提案的答复

薛玉霞、王利涛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持续加大示范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效果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济源市坚持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 围绕厕所革命、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重点任务,循序渐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因地制宜开展 “和美引领村、美丽示范村、洁美达标村”三类村庄建设。鼓励支持组团式、片区化示范引领发展,以和美引领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区域联动,推动集中连片整治提升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为切实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稳步、持续提升,结合提案反馈问题,2024年计划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巩固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和城乡一体运营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

一、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一)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聚焦“清洁乡村、净美家园” 主题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发动群众打扫庭院清洁村庄把日常清洁和重点整治结合起来长效化保持村庄干净整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与农村“五星支部”创建、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切实打造出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精品亮点。深化 “五星”支部创建 “生态宜居星” 为抓手积极开展乡村净化、绿化、美化行动, 加强公共空间整治推进农村电力线、网线、广播电视线维护梳理。持续开展“美丽小镇”“五美庭院” 创建逐步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共建美丽家园。

(二)大力推进农村空闲地治理以主要道路两侧、镇中村和休闲旅游村庄为重点,积极稳妥开展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工作,大力推行“一宅变四园”,广泛动员农户对空闲地进行整治,绿化院内院外和房前屋后,将长期无人居住的空闲院落改建成菜园、果园、花园和游园。鼓励各镇(街道)创新思路,采取党建引领、多措并举的方式,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空闲地治理。

(三)加大农村“三线”整治。以主要道路两侧、镇中村和休闲旅游村庄为重点,不断加大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整治力度。各镇(街道)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整治方式,确保村内线路规范整齐、经济管用

(四)加强干线绿化带治理。大力开展主干道沿线绿化带治理,集中清理沿线垃圾杂物,捡拾白色垃圾;全面清除林带枯枝藤蔓,彻底清扫花池落叶。全力做好绿化管护工作,对严重空缺路段进行补植补栽,对苗木定期进行修剪、冲洗,保证绿地植物干净清新。重点围绕市镇两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开展高标准整治提升。

二、全面提升垃圾治理水平

(一)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巩固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和城乡一体运营体系,有序推进垃圾收运设施更新换代, 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巩固完善“政府主导+市场化部门运营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职能部门督导”的监管体系, 确保“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常态化运行。严防产生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突出抓好黄河流域等重点地区农村生活垃圾长效治理。

(二)积极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运输处理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积极推广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的垃圾分类收集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各镇政府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加大宣传力度,以村为单位深入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群众垃圾分类意识。要足额配备垃圾分类各种设施设备,保持正常运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承留、思礼两镇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处置中心要保证正常运行。

(三)全面清理堆积垃圾。聚焦村(居)内外、房前屋后、背街小巷、沟渠坑塘、城乡结合部、镇政府所在地等重点领域,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全面清理堆积垃圾,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重点强化垃圾治理的全过程监管,解决垃圾清运不及时、临时堆放等问题,确保“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常态化运行,建立常态化保洁机制,使农村由“一时清洁”向“长期清洁”转变。

三、强化保障措施,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一)强化政策支持。继续推动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推进金融支持乡村建设专项行动,推动金融机构探索乡村建设领域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乡村建设项目中长期信贷支持,切实保障资金支持。

(二)开展监测调度。充分运用乡村建设信息监测平台和统计部门数据信息,准确把握乡村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常态化开展调度指导,定期组织开展 “四不两直” 监测调研,持续用好举报电话、邮箱和新媒体监督平台,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及时发现处置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监督、督导机制。

(三)突出农民参与。创新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划引领的建设机制,引导党员带头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农村“生态宜居星”创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稳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广泛动员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推广应用积分兑换、道德银行等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激发农民参与内生动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运用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制度,鼓励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管护。

感谢您(们)对济源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底部栏目

主办: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农村局 电话:0391-6633271

地址: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第二行政区二号楼 备案号: 豫ICP备2022021901号-1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56号 网站标识码:419001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