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济源支部,党玲玲、卫苗苗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助推示范区打造乡村振兴河南样板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济源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市,坚持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聚合资源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求实效、创特色、走前列。河南省社科院发布的《河南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24)》显示,济源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全省第一,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三个维度综合得分为58.34,是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平均水平(46.04)的126.72%。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15亿元,增长2.7%,增速居全省第一位;第一产业总值23.03亿元,增长2.6%,增速全省第一位;济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719.4元、居全省第2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9.07%,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62: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各项社会保障水平均位居全省前列。
2024年,立足工作小切口,重点谋划实施了蔬菜种业振兴行动、冬凌草产业培育行动、乡村建设“15320”行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农村一体化供水提升行动、“四好农村路”扩面行动、农村集体经济消薄行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农村干部素质提升行动、文明家园建设行动等乡村振兴“十大行动”,积极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一)立足特色,在产业做精做优上作样板。一是实施蔬菜种业振兴行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鼓励农户发展蔬菜制种,2024年新发展蔬菜制种面积1.03万亩、总面积达到5.93万亩,成功举办2024济源第二届种业菜花节活动,与中原农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中原农谷(济源)蔬菜制种基地”;通过洋葱分子育种实验室,筛选出60余个有苗头的洋葱杂交组合开展田间试验,预计今年可培育出5个以上的新品种。二是实施冬凌草产业培育行动。加大对冬凌草基地发展、延链补链、品牌打造、科技研发等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冬凌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新发展种植面积1998亩;以“强链、延链、补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发展冬凌草产业新的增长点,支持怀药大健康产业园、药王孙思邈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建设完成药王孙思邈文化博物馆,正在建设年处理15000吨怀药提取浓缩车间项目;组建冬凌草专业研发团队,成功申报省中原学者工作站研发平台,与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签订产业发展合作协议;依托济世药业龙头带动,实现与种植户的利益共享、双赢发展。三是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扶持、聚力项目引擎、突出龙头带动、深化产业融合,着力打造奶牛、肉兔、中华蜜蜂“一主一特一优”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先后落实中央奶业政策资金3000余万元,推进竹园沟、大峪智慧牧业2个万头奶牛场建设及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新增奶牛养殖畜位8000个,打造了以合丰牧业为代表的智慧牧场雏形;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600万元,建设年出栏500万只肉兔出口备案养殖基地、下冶镇逢掌年万头肉羊场、王屋镇桃花洞村1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推动畜牧业扩量提质;获批实施中央蜂业质量提升行动项目,引进智慧养蜂新模式,逐步打造研、繁、养、加、销、文三产融合的新“兴”产业。通过发展蔬菜制种、冬凌草等特色种植,奶牛、肉兔等特色养殖,进一步拓宽农业观光、生态休闲、康养旅游等农业功能,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二)片区引领,在乡村建设上作样板。一是实施“15320”行动。围绕“实施五个联动、调动五个资源、坚持五个程序”的“三五”模式,推动大沟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列入省定的20个“和美乡村示范片区”;与5个区域农业公园建设结合打造10个镇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覆盖100余个村;3个特色小镇,整体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续建、新建20个休闲旅游村庄计划总投资3.97亿元,完成投资1.2亿元。开展花石组团建设试点,联合设立党总支,打造党建联盟,实现共同发展。二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围绕农村空闲地治理、垃圾治理等八项重点进行整治提升;选取试点,开展“红色菜篮子”工程,探索“干部带头干,党员义务干,村民齐动员”和“干部包片”“党员包段”“门前三包”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径。三是实施农村一体化供水提升行动。加快推进蟒河口供水工程、坡头镇集中供水工程、东部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基本建成覆盖6个镇142个村、6个社区、33家企业的供水体系,受益群众达到31.78万人。四是实施“四好农村路”扩面行动。探索“农村公路+”新模式新业态,全面实施农村公路“一路一码、扫码识途、畅行济源”信息化工程,目前已在卫留线、大连线、沁东线等18条重要道路安装二维码标志牌120余个,实现县道和重要乡道“一路一码”标志牌全覆盖;加快推进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加强检测数据应用,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水平,全区具备检测条件的2220公里农村公路路面自动化检测率达100%。深入推进交旅融合,高标准打造南山产业旅游路52公里、东部农业观光旅游环线25公里、彭逢线南部岭区康养路11.3公里及黄孤线、阳下路等多条美丽精品示范线路。
(三)创新举措,在治理效能提升上作样板。一是实施农村干部素质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农村干部素质提升行动,组织全体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参加乡村振兴、党纪学习教育等专题培训;抓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纳入乡土人才库人数4138人。二是实施文明家园建设行动。组织各镇、街道持续开展“乡村光荣榜”先进人物评选,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等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活动1800多场,受众25万人次以上。组织开展“行走是吾乡”2024河南省自行车公开赛暨济源黄河公路自行车赛、“典籍里的中国”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共享太极·共享健康”示范区太极拳健身大赛、“盛世梨园我来唱”少儿戏迷大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群众文化活动,圆满举办“和美乡村”篮球赛、“传承与弘扬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主题文化活动、“南山杯”中国象棋公开赛、球迷夜市、文化进基层等活动,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三是持续开展“四个一批”。继续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网格化、村民说事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面向各相关单位、各镇(街道)征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积极向上推荐,努力形成济源乡村治理经验,有力有效激活乡村治理效能。
(四)用好法宝,在深化改革上作样板。一方面,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消薄行动。以2023年度示范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不足5万元村为主要消除对象,“一村一策”制定28个薄弱村消薄方案,建立消薄台账,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确保年底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薄弱村。上半年,济源示范区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村195个,较去年同期减少54个,占比37.14%。另一方面,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通过加强管理服务制度建设,强化示范监测,推动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举办2024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培训班;持续做好合作社异常名录移出工作、家庭农场“一码通”申请赋码和“随手记”软件推广使用工作,12家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205家家庭农场完成赋码。
感谢您(们)对济源农业农村事业的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