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5692069/2022-00068
主题分类:
发文机关:
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31日
标  题:
​ 关于对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74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74号建议的答复


王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大科技助农力度”的建议收悉,经商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等单位,紧紧围绕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乡村振兴工作要求,以项目实施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重点,强化技术培训、强化示范引领、强化资金支持,用科技催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达82%,居全省第二。

一、加强培训示范,强化科技赋能

一是农业农村局牵头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成立了18名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遴选技术人员92人,精准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200余户,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7个;遴选发布种植业、水产、畜牧、农机等主推技术18项,依托示范主体、示范基地开展主推技术推广应用,力争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完善“农业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农技人员—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科技示范户”等推广模式,形成适合济源农业发展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方式。2022年已累计入户指导2000余次。二是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工科委、财政金融局、人社局、乡村振兴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济源示范区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济管工科〔202212号),确定了蔬菜制种、烟草、畜牧、特色作物、园艺5个产业,组建了5个市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75人,11个镇科技特派员服务队55人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为示范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为持续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提供动能,助力乡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累计开展技术服务次数893次,服务人数7251人次,发放资料1.4万余份,服务脱贫户278户,服务监测户71户;组织科技特派员、种养大户、农户参加“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大讲堂公益直播培训”等线上培训34场次,累计1300余人次,对促进科技特派员的业务理论提升及种养殖户解决关键技术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三是持续开展乡村振兴技术培训、观摩活动。今年举办济源示范区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冬小麦田间管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小麦统防统治、机收减损、非洲猪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白菜制种大田移栽、特色作物管理等相关技术培训班及观摩展示活动26769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3万份,进一步提高种养农户对主要技术措施认知度和利用率。四是加强宣传。今年累计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3期,在市级媒体刊发信息报道23篇,营造技术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浓厚舆论氛围。

二、积极争取资金,强化科技投入

立足区域特色产业,“小精特”优势,狠抓特色肉兔和蔬菜种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2021年成功争取了特色肉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1000万元,包括计划投资810万元在玉泉食品饮品加工园建设肉兔加工园仓储设施项目计划投资60万元在坡头镇电商产业园建设冷库项目计划投资130万元在坡头镇毛岭村肉兔养殖基地建设农业信息化项目3。目前完成投资450万元二是2022年争取到蔬菜种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资金,总投资1000万元,计划在承留镇栲栳村蔬菜种子发展中心建设常温和低温2个种子仓库。目前已完成投资450万元三是组织申报县(市)创新引导计划和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推广优质、高产、专用的突破性新品种,支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带动农民致富和农业增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结球甘蓝杂交制种技术集成应用与推广、大白菜杂交种子繁育技术转化和推广顺利获批,获得国家、省财政补助170万元,本年度资金到位130万元。

三、强化科技创新,提高发展动力

一是加强院地对接,建成“蔬菜种子工程院士工作站”、“阳光肉兔工程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引智“中国杂交洋葱之父”吴雄教授入驻济源,建成了占地600余亩的蔬菜种业发展中心,产业园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水平领先,农业产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巩固。济源拥有一大批蔬菜制种的专业技术农民,并因此成为中国农科院指定的繁育基地;特色肉兔产业园努力打造产业联盟,塑造了“阳光肉兔”“伊啦”等多个“河南省著名商标”,获得76国家发明专利。二是加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助推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近年来涉农领域累计建设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星创天地17家;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济世药业、丰之源、绿茵种苗)、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白云实业、济世药业、阳光兔业、绿茵种苗、中州种子、丰之源、三佳食品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丰之源、隆平高科)、省级产业技术联盟1家(阳光兔业),这些平台载体的建设,为促进农业领域实施产业转型发展,推动成果转移转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病虫害绿色防控率达40%,畜禽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90%,测土配方施肥率达100%四是加快农业绿色及标准化发展。绿茵种苗通过ISO9001认证,建成了大型水肥一体化示范农场,绿色、有机农产品数量达到8个,区域特色日益显现。特色肉兔产业园采取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推行“养殖—有机肥—种植—养殖”循环农业发展,实现了养殖零污染。2021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9万亩;梨林智慧农业蔬菜产业示范园建成投用

四、强化综合施策,助农成效明显

一是农业科技推广力度逐年加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综合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在粮食增产诸多因素中,良种的贡献率已超过4成。畜牧业良种覆盖率达100%,强制免疫病集中免疫达100%2020年以来,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826,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展经营现代农业水平和致富能力进一步提升二是省部级荣誉明显增多。成功申报蔬菜制种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金花石省级田园综合体,成为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产业化生产基地、国家首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国家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先后荣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6项、个人贡献奖7人次,其中《高效经济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济源市甘蓝雄性不育系规模化杂交制种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小麦优质高产减肥减药绿色集成技术体系研究与推广》获河南省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三等奖;《果蔬绿色生物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获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成果奖二等奖;济研118玉米新品种选育荣获河南省科普成果一等奖;济麦6号选育获全省农科系统二等奖。4次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3人次获河南省农牧渔业丰收奖贡献奖。科云绿色农业技术集成中心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和集成示范基地”三是生产要素进一步激活鼓励龙头企业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模式,探索保底分红、按股分红、二次返利等分配形式,特别是特色肉兔产业园,推行“联镇带村”模式,将农民纳入到企业经营,有效促进了园区群众增产增收。依托产业园创建,建成了7个“河南省星创天地”,其中王屋山蔬菜种业星创天地、济源阳光兔业星创天地被命名为国家级星创天地,产业园已成为农村农民创新创业孵化器,拓展带动了生产经营、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品牌创建等环节,催生了3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园建设,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打造了价值链、拓宽了增收链,提升了产业园的发展内涵和质量水平。

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济源市农业农村局  6633295

济源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6633837        

联系人:段来成吕春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底部栏目

主办: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农村局 电话:0391-6633271

地址: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第二行政区二号楼 备案号: 豫ICP备2022021901号-1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56号 网站标识码:419001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