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5692069/2025-00017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发布机构:
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04日
标  题:
​ 济源10条产业链推进乡村富民产业发展
济源10条产业链推进乡村富民产业发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2025年至2027年,济源将聚焦奶业、兔业、生猪、饮料、冬凌草、蔬菜种业、核桃、食用菌、农文旅、乡村商贸等10个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培育10条乡村富民产业链,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三个百亿级、三个五十亿级、四个亿元以上”的乡村富民产业链布局。

奶业产业链。依托济源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带动济源奶牛存栏量达3万头,年奶产量12万吨。在此基础上,持续壮大奶业产业,到2027年,奶牛存栏量达5万头,产业链规模达100亿元。

兔业产业链。积极探索肉兔家庭农场培育模式,力争新增肉兔出栏200—300万只,进一步壮大基础产业规模,到2027年,产业链规模达50亿元,进一步建成“百亿级”产业园。

生猪产业链。发挥济源丘陵山区自然隔离优势,依托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带动生猪产业链规模达37亿元。强化招商引资,引进江西双胞胎集团、广东温氏集团等产业龙头落地建场,新增智能生猪商品育肥基地5—10个,新增生猪产能10—20万头,稳定生猪市场供应。到2027年,产业链规模达50亿元。

饮料产业链。努力培育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的饮料龙头企业,实现饮料行业从快速增长阶段向升级发展阶段转变,打造济源饮料优势品牌。在现有40亿规模的基础上,到2027年,产业链规模达到50亿元。

冬凌草产业链。聚焦基地发展、品牌打造、科技赋能等,加大冬凌草等中药材制品开发攻关,大力开发饮料、糖浆、含片及其他精深加工产品,完善中药材产后商品处理及储藏设施等。到2027年,产业链规模达10亿元。

蔬菜种业产业链。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共建“中部研发中心”,创建国际一流的蔬菜制种繁育基地、蔬菜种子精深加工基地,构建上下一体、资源整合、分工协作的科研创新效益联合体。到2027年,产业链规模扩展达20亿元。

核桃产业链。大力发展核桃初深加工产业。引进培育3—5家管理理念新、质量信誉好、经济实力强的核桃精深加工企业;完成河南省现代林业(核桃)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打造沿黄核桃产业发展济源样板,使“济源核桃”成为全国知名的农林产品品牌。到2027年,产业链规模达10亿元。

食用菌产业链。以培育杏鲍菇、香菇、鹿茸菇等基地为重点,建设王屋等西部山区木腐菌生产基地和思礼、梨林平原区草腐菌生产基地。推进食用菌设施化、工厂化、规模化生产,重点支持康鑫、聚鑫、众民等食用菌生产企业开展食用菌品种繁育,建立集菌种研发与生产、原材料供应、种植栽培、产品加工到销售、研学消费等于一体的产业链。到2027年,食用菌产业链规模达5亿元。

农文旅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在保留原有村庄风貌的前提下拓展休闲旅游、红色教育、森林康养、户外露营、研学旅行、摄影写生等业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田村一体”“产村一体”“景村一体”等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方式,形成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融合发展布局。到2027年,农文旅产业链规模达100亿元。

乡村商贸物流产业链。依托现有11个镇级商贸中心、453个村级便民商店,改造提升硬件设施、完善功能,构建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的镇村商贸中心。依托济源柿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构建“集中进港、镇级分拨、村级配送”三级体系,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依托市邮政公司,构建以中心城区配送中心为核心、镇村物流节点为支撑、城乡配送网络为基础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实现“一村一站”全覆盖。到2027年,乡村商贸物流产业链规模达50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底部栏目

主办: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农村局 电话:0391-6633271

地址: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第二行政区二号楼 备案号: 豫ICP备2022021901号-1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56号 网站标识码:419001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