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2 | 来源:济源日报
眼下正是生产粉条旺季,12月1日,在坡头镇大庄村红薯粉条加工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现在每天生产红薯粉条2000斤。”大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安军告诉记者。
大庄村红薯种植面积200多亩。如何在小红薯上做出大文章,成为摆在大庄村党员干部群众面前的难题。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王安军深知,要想让村民们致富就必须要发展产业。王安军决定依托大庄村丰富的红薯资源,发展红薯粉条加工产业。
2020年9月,大庄村从多方面筹集资金,建成集自动化粉条生产、冷冻、晾晒、仓储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红薯粉条加工厂。
现代化的生产模式,为大庄村红薯粉条加工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红薯粉条加工厂投产当年,村集体收入就增加了10万余元。”王安军说。
发展红薯粉条加工产业,让大庄村群众尝到了甜头,但也让他们发现了很多问题。
“去年红薯粉条在口感、颜色等方面有所欠缺,今年我们主要是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红薯粉条的品质。”大庄村党支部委员兼村委会委员杨习亮说。
为了提高红薯粉条的品质,大庄村党员干部群众下足了功夫。今年4月,他们从河北引进红薯新品种,出粉率很高,特别适合加工粉条。杨习亮说,他们还改良了红薯粉条生产工艺,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生产。
在红薯粉条晾晒场,杨习亮随手抽出几根粉条,揉了揉,又拉了拉,说:“今年的粉条颜色均匀,有光泽,揉搓不会断,比较有嚼劲,品质很好。”
大庄村红薯粉条加工产业,不仅解决了村民们红薯销售难的问题,也为村民们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带动他们增收致富。
“以前红薯收获以后,没地方卖;今年刨出来直接拉来加工厂,价格也很可观。明年,我会扩大红薯种植面积。”村民李花妞说。
52岁的村民卫爱桃,在红薯粉条加工厂主要负责晾晒工作。“一天90元,不仅能照顾家,还不耽误挣钱。”卫爱桃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红薯粉条加工厂用了14名工人,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王安军说。
大庄粉条品质优良,绿色、健康、有嚼劲,颇受消费者青睐,不仅吸引周边村民前来购买,而且受到广大网友的喜欢。
大庄村党支部副书记翟邦胜经常通过抖音,展示大庄村粉条制作、晾晒、打包的全过程。翟邦胜抱着一捆红薯粉条告诉记者:“每天有许多网友私信我,咨询、购买粉条。”
“今年我们收购30万斤红薯,预计能生产红薯粉条5万斤,增加集体收入15万元左右。”王安军说,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扩大红薯种植规模,重点打造大庄红薯粉条品牌,不断拓宽销售渠道,走出一条专业化、规模化的红薯粉条加工之路,让红薯粉条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条条”。